全球暖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层面,除了地理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竟连因而歉收的农粮内含营养价值都出现流失迹象。国际最新研究论文显示,若二氧化碳浓度在大气层持续增加,本世纪中将见水稻的蛋白质与微量营养素含量大幅减少,全球面临营养不良危机的人口数目略估介于一.三八亿至十四亿间,届时把它当主食的国家预计承受「毁灭性后果」,东南亚极度贫穷国家恐受创尤深。
蛋白质与微量营养素大幅减少
从理论来看,氮气构成大气近八成比例,二氧化碳增加,意味着水稻吸收其成长最需氮素的机会相形减少。美国哈佛大学去年另一项研究已指出,全球暖化造成米、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主食作物的蛋白质减少。廿三日刊上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新论文,则充分说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水稻结构与成分的影响,有助未来发展对大气变迁更具适应力的水稻株型。
研究人员选择全球第一大产米国中国与位居第十三的日本进行田野调查,在宽达十七公尺的小片田里种下十八种不同株型的水稻,并以可释放二氧化碳的塑胶管八方包围,根据当前地球大气层中浓度逾百万分之四百(四○○ppm)但节节上升的二氧化碳浓度,模拟出二○五○年二氧化碳上看五八六至五九○ ppm的种稻环境。共同撰文的日本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教授小林和彦表示,此研究方法合乎近卅年后农夫种稻的现实状况,比在温室栽培观察更为准确。
结果发现,和现今环境长出的稻米相比,虽不同株型反应有别,上述实验水稻内的多种营养成分含量皆见下降现象:蛋白质少了十.三%、铁八%、锌五.一%;还有可把体内食物转化为能量的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9)下降三十.三%、硫胺素(维生素B1)十七.一%、核黄素(维生素B2)十六.六%、泛酸(维生素B5)十二.七%。维生素B6与钙质则不受影响,而维生素E在多数株型出现含量增加现象。
恐致发育迟缓、出生缺陷等问题
换言之,吃饭届时虽可补充碳水化合物,但整体而言,对摄取蛋白质与矿物质的助益程度下降。而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取不足,可导致发育迟缓、出生缺陷、腹泻、感染及早逝。而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共逾廿亿人口,每日所需热量与营养有七成来自米饭,预计将有六亿民众健康遭受严重影响。最受冲击的国家将是食用最多稻米,但国内生产总值极低的国家,如东南亚国家中的缅甸、寮国与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