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年一度的“双11网购节”周一(11日)凌晨正式展开,期待已久的“剁手族”又再大举出动。根据实时交易数据显示,在开始仅1分36秒,交易额超100亿元人民币(约60亿令吉),比去年快29秒;开始后仅17分06秒,交易额更突破2014年的纪录571亿元。到上午10时04分,天猫的成交额便超越1682亿元,已打破前年全天交易纪录!
受物价上涨、中美贸易战等外围因素影响,坊间普遍担心今年“双11”未能再创新高;惟淘宝天猫总裁蒋凡早前表示,预计今年将有逾5亿用户参与活动,比去年增加超过1亿人,相信今年交易额将打破往年纪录,再创新高。
作为“双11网购节”的发起者,网购平台“淘宝天猫”去年11月11日曾用了2分05秒,成交额便突破100亿元。天猫去年双11全天的成交额达到2135亿元,创下历年最高交易额,今年有望再破纪录。
据阿里巴巴旗下速递服务菜鸟裹裹表示,上午8时01分,天猫双11第1亿个包裹经已发出,比2018年早了59分钟,刷新以往纪录。另家住天津空港区的王女士,凌晨零时在天猫上抢购一款产品,速递公司中通接单后,仅用5分58秒便从货仓出货,到客人签收仅花20分52秒,成今年双11首宗完成的仓存配送交易。
鉴于往年经常发生“先涨后降”、“虚构原价”或“不履行价格承诺”等欺诈行为,包括市监、公安、网信、邮政等多个部门,早前已约谈各大电商平台,要求强化管理,全面履行检查核验义务,同时要确保产品质量,不得销售法律法规等禁止销售的产品等。
当局更强调,平台要严禁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实行保健品专区销售,禁止经营普通食品又经营保健食品的店铺宣称“保健食品专营店、专卖店”等。

“双11”11岁了 看看这些成长的变化
“双11”,今年11岁!从“光棍节”的代名词,逐渐演变为全球制造商和电商深度参与的消费者狂欢日,“双11”茁壮成长,展现出中国消费市场和经济的潜力和活力。
2009年的“双11”,销售额是5200万元人民币(约3075万令吉),27个品牌参与活动。
2018年天猫“双11”的最终成交额锁定在2135亿元人民币(约1262亿令吉),物流订单突破10亿,18万个品牌参与,200多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人民币。
中国电商购物的不断升级,也是中国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泰国榴梿、越南火龙果,正在深入三至五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据天猫国际数据显示,县域地区跨境电商的渗透率从2014年的1%,增长到2018年的7%。
新零售时代,互联网电商巨头纷纷开始线下布局,收购大型商超、加盟社区小店等。与此同时,不少实体零售积极拥抱线上,商品价格统一、玩法统一、互动形式统一,惠及线上线下消费者。
多年前,“双11”被吐槽最多的就是“我的快递怎么还没到”,如今,这样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少,快递运送不断加速度。而这背后,是快递业的智慧转型。
业内人士分析,数智化的电子面单也助推快递行业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的爆发期,快递自动化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