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和印度的乐观前景推动下,亚太地区将成为 2023 年世界最具活力的主要地区。
其中,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的贡献率为 34.9%,印度为 15.4%,也就是说,中印两国的贡献率将共计达到 50.3%。报告也认为,即便在美国地方银行破产等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中国和印度也会保持稳固增长。
另外,报告显示,尽管外部需求减弱、货币政策收紧,但亚太地区的内部需求依然强劲,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报告预计今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将从 2022 年的 3.8% 上升至 4.6%,比 2022 年 10 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上调了 0.3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该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约 70%。
报告还预测亚洲其他经济体将于 2023 年触底回升,与其他地区的情况一致。
具体来看,报告预测 2023 年亚太地区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增长 1.6%,其中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经济分别增长 1.6%、1.3% 和 1.5%。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 5.3%,其中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经济分别增长 5.9%、5.2%、5%、4.5%。
尽管亚太地区的经济前景充满活力,2023 年对全球经济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中国改革论坛网分析,首先,全球需求减弱带来的压力将对经济前景造成不利影响。总体通胀虽在下降,但多数国家的数据仍高于目标水平。另一方面,尽管欧美银行业动荡的溢出效应迄今为止较为有限,但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和市场波动带来的脆弱性仍然很高,特别是在企业和家庭部门。因此,报告预计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将在 5 年后降至 3.9%,这是其近期历史上最低的中期预测值。
报告认为,除了中国和日本,各国应保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立场,直到通胀持久回落至目标范围内。另外,由于公共债务高企、利息成本增加,报告指出,各国需要继续实施财政整顿,这也将有助于抗击通胀。同时,亚太地区应优先考虑开展结构性改革,通过鼓励创新、推动数字化、加快绿色能源转型等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资料来源:综合报道;图片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面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