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9 日,微软正式推出了旗下首款量子计算芯片 Majorana 1。
微软在这款芯片的研发上投入了长达 17 年的心血。Majorana 1 采用了砷化铟半导体和铝超导体构建,内置 8 个拓扑量子比特,微软称其为 “世界首个拓扑体”。这一创新设计,为量子计算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
在技术实现上,微软通过逐个原子喷射材料以实现完美排列,以制造奇异粒子及其相关拓扑物质状态。微软技术研究员 Krysta Svore 表示,掌握这些材料的量子计算机将能预测性能更优的材料,从而构建下一代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
该芯片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可扩展性。微软量子公司副总裁 Zulfi Alam 指出,Majorana 1 的设计允许在与传统 CPU 相当的尺寸上集成多达 100 万个量子比特。这一突破使处理器有望在医学、材料科学和密码学等领域实现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基于此,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已选择微软参与其 “实用规模量子计算未充分探索系统” 计划的最终阶段。
微软执行副总裁 Jason Zander 表示,团队正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和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目标是实现具有上百个量子比特的芯片。他预计该量子芯片可能在 2030 年前通过微软云 Azure 平台推向市场,远早于此前科学界预期的数十年时间。
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谷歌已于 2024 年 12 月推出搭载 105 个物理量子比特的 Willow 芯片及相应量子计算机,侧重于量子比特数量的突破;而英伟达 CEO 黄仁勋则持保守态度,认为 “非常有用” 的量子计算机或需数十年才能问世,目前该公司专注于与量子计算互补的加速计算领域。微软 Majorana 1 的发布,无疑为这场科技竞赛增添了新的变数,进一步激化了科技巨头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态势。
资料来源:综合报道;图片来源:微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