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举办的 GTC 大会(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在美国加州圣何塞火热举行。这一盛会堪称 AI 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年度盛宴,吸引了全球目光,约 2.5 万人线下参会,另有 30 万人线上收看直播。
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发表演讲,聚焦 AI 与加速计算技术进展。他感慨,因 AI 技术爆发,GTC 规模逐年扩大,今年已成为 AI 行业的 “超级碗”。

芯片创新成果向来是 GTC 大会的核心看点。在本次大会上,英伟达重磅推出数据中心 AI GPU 的新一代产品 ——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与上一代 B200 GPU 相比,性能提升 50%,约达 15P FLOPS(基于低精度的四位浮点数格式 FP4 标准),内存搭载业内先进的 HBM3E,从 192GB 大幅升级到 288GB。基于此,英伟达还为云计算厂商等大型企业客户推出两款系统集成产品:Blackwell Ultra NVL72 机架式解决方案与 NVIDIA HGX Ultra NVL16 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与 A100、H100 等主要用于 AI 模型预训练的产品不同,Blackwell Ultra 明确 “专为 AI 模型推理打造”,同时兼顾训练和多场景 AI 应用的高效性。
此外,英伟达还预告了下一代 Rubin 架构两款产品 Rubin GPU、Rubin Ultra GPU 的性能信息。Rubin GPU 算力性能将在 FP4 标准下达到 50P Flops,约是 Blackwell Ultra GPU 的 3.3 倍,Rubin Ultra GPU 则在相同标准下为 100P。两款新架构产品未来也将采用 HBM4、HBM4E 先进 AI 内存。搭载 Rubin GPU 的 Vera Rubin NVL144(连接 144 个 GPU)将于 2026 年下半年推出,Rubin Ultra GPU 的 Rubin Ultra NVL576(连接 576 个 GPU)将于 2027 年下半年推出。而继 Rubin 架构之后,下一代 GPU 架构被命名为 “Feynman”,相关产品将于 2028 年发布。
黄仁勋介绍了多领域创新成果。汽车领域,与通用汽车合作构建自动驾驶 AI 体系,推出安全系统 Halos。该系统从硬件层面提供高速、精准的运算支持,软件层面通过复杂算法对车辆行驶数据实时分析与决策,涵盖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紧急制动等环节,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
机器人领域,发布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模型框架 GR00T N1 和加速开发工具 Simulation Frameworks。GR00T N1 为开发者提供丰富工具与接口,降低开发门槛,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多领域应用开发。Simulation Frameworks 通过构建逼真虚拟环境,让开发者在虚拟空间测试优化机器人,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与产品质量。
黄仁勋还透露与谷歌 DeepMind、迪士尼合作开发 Newton 机器人平台,现场展示的 Blue 机器人能与他自然流畅互动。英伟达开源决策优化引擎 cuOpt,用于优化 AI 代理和大语言模型的决策任务,在智能交通调度、物流配送优化等场景提升 AI 决策效率与准确性。
黄仁勋还花了大量时间科普 “Agentic AI” 概念以及 AI 推理带来的变革。他指出,从 “Generative AI(生成式 AI)、Agentic AI(智能体)、Physical AI(具身 AI)” 的技术发展路线来看,Agentic AI 将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由于其强调自主性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推理将成为新阶段核心动力,这也意味着 Scaling Law 法则对算力规模的要求会进一步扩大。
尽管受到出口限制,英伟达对中国市场依旧十分重视。在今年的 GTC 大会上,英伟达举行了 “中国人工智能日”(China AI Day)线上专场,于北京时间 3 月 18 日上午 9:30 开始直播。字节跳动、火山引擎、阿里云等国内多家云与互联网企业参与,分享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等领域的前沿进展,涵盖云计算与互联网、汽车与自动驾驶等热门议题。
GTC 大会过后,市场各方反应不一。资本市场方面,英伟达股价并未因大会利好消息回升,美东时间周二,股价下跌 3.43%,盘后继续下跌 0.56%,年初至今跌幅超 16%,市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华尔街对此反应冷淡,瑞穗证券交易部门分析师 Jordan Klein 表示,投资者担忧美国宏观经济、关税、毛利率及供应链等问题,且大会缺乏新亮点,短期内难以带来新营收增长点。
不过,摩根大通预计人形机器人和物理 AI 将成为未来亮点,此次 GTC 大会有助于重振市场对 AI 股票的积极情绪。行业专家李博士认为,尽管资本市场反应欠佳,但从长远行业发展视角看,英伟达在芯片、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将在未来推动行业发展,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有望促进国际与中国 AI 产业的交流合作。
资料来源:综合报道;图片来源:英伟达官方面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