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6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经双方商定,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这一消息标志着中欧在历经数年波折后,立法机构交往正式全面重启,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过去几年,中欧立法机构交往因种种原因出现波折。欧洲议会屡次以人权、涉港、涉疆等议题为由干涉中国内政,通过一系列涉华决议,对此中方采取了相应反制措施,双方交往受到限制。如今,形势发生变化,双方都意识到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性。林剑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同步全面取消限制是双方共同的决定,未来随着中欧全面恢复立法机构的交往,双方交流和理解将更为深入。
中欧关系源远流长,自建交以来,双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欧贸易额持续增长,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同时,中欧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欧洲政客受意识形态影响,对中国存在偏见,给双边关系发展带来阻碍。此次同步取消交往限制,是双方基于现实利益和长远战略考量的务实之举。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中欧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均面临外部战略压力。美国在俄乌冲突后对欧洲安全领域影响力加深,欧洲担忧自身沦为大国博弈棋子;而中国则遭受美国在科技、贸易等多方面遏制。在此背景下,中欧加强合作成为应对外部风险、维护自身利益的关键选项。
从具体合作领域看,中欧在诸多方面存在广阔合作空间。在气候变化领域,双方均承诺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且在绿色债券发行等方面已开展合作,未来有望进一步深化,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在数字经济领域,中欧数字产业各具优势,通过立法机构交往恢复,双方可就数字治理规则等展开对话,促进数字经济合作,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欧关系在后续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潜在问题。欧洲议会部分议员受意识形态影响,对中国的 “制度性对手” 认知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欧盟内部不同国家由于利益差异,在对华政策上也存在分歧,这可能对中欧合作效率产生一定制约。未来,中欧双方需通过加强经济互惠与规则对接,推动中欧投资协定等合作项目的进展,在全球治理中加强协调,共同应对联合国改革、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重启等问题,并开展价值观对话,管控好人权、社会治理等议题上的分歧,避免其影响合作大局。
此次中欧同步全面取消交往限制,是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预示着中欧关系将开启新篇章,也为全球合作应对挑战提供积极范例。
资料来源:综合报道;图片来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