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管理办法

0
274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早实施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相关法律法规的国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稍早发布 “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拟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出台管理办法。

根据意见稿,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

意见稿中阐明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优化训练数据,皆须满足以下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含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数据包含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国家网信部门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其他监管要求。

不仅如此,意见稿还强调,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按照《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此外,意见稿其它条例提出,厂商在提供 AI 服务过程中,需要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加入防沉迷措施、建立用户投诉接收处理机制等。不仅如此,面向公众服务的 AI 产品需要提前备案;而对 AI 生成的内容,技术服务商几乎要承担 “无限连带责任” ,包括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

不过,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到,中国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鼓励优先采用安全可信的软件、工具、计算和数据资源。

据了解,提供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其中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或者终止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服务,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事实上,在中国发布这份管理办法前,近期已有多国监管部门表示密切关注 ChatGPT 的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商务部就 ChatGPT 等相关 AI 产品服务问责措施正式公开征求意见,包括新 AI 模型在发布前是否应经过认证程序。征求意见期限为 60 天。另外,欧洲一些国家政府机关甚至开始禁用相关产品。

除了欧美国家外,从已知的资讯来看,目前包括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相关方面正逐步采取严厉监管措施。

从网信中国发布的信息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会在 2023 年内落地实施。

(综合报道)

Previous article欧莱雅连续第三年亮相消博会,携”产品环境影响五色盘”中国首发
Next article莫德纳有望数年内推出癌症疫苗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